2024年4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流动专家小分队”队长何文清、宋美珍,团队成员王克如走进农田,参加昌吉州2024年农业春耕生产现场会,并作现场指导。
绿洲节水与戈壁生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何文清,以“加厚高强度地膜、生物降解地膜、无膜栽培”为主要措施,以“有效治理农田残膜污染”为主攻目标的“加强农业面源污染”话题引发与会人员关注讨论。预计,今年昌吉州春季农田地膜回收率将保持在85%以上,农田地膜残留量实现零增长,残留地膜资源化利用率达20%以上。
何文清首席说,“今年,我们要在昌吉州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玉米无膜栽培技术200多万亩,从源头减量、使用管理和末端回收全过程一体推进,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问题,实现加厚膜回收率85%以上、生物降解地膜一年至两年内完全降解的目标。”
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宋美珍在现场为参会人员讲解“宽早优”植棉技术。她讲到,“新疆集聚全国的棉花科技力量。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如何保证新疆500万吨的原棉安全?在棉花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势必要提高棉花单产,如何提高单产,要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方法就是采用“宽早优”植棉技术。在“矮密早”技术基础上,通过“拓宽行距、减行降密、增加株距、健壮个体、增加株高”,建立棉花“降密壮株,提质增效”“宽早优”植棉技术。
在昌吉市二六工镇幸福村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及无膜种植示范点,玉米播种有序进行。村民马占录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3000亩玉米,全部采用了密植精准调控高产和无膜栽培技术,把玉米种植密度提高到每亩8280株,比去年增加2000株,保守估计每亩产量能达到1495公斤、较之前增加360公斤,成本降低了,产量提高了。
西部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团队王克如研究员说:“通过现场会推荐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目的是能够在昌吉州深入推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该技术自去年起在昌吉州推广,力争3年覆盖全州,每亩玉米增加200公斤至300公斤,亩产达1吨以上,收益增加30元至400元。
“流转专家小分队”肩负起指导春播,服务农民的使命,下农田,讲技术,促生产,让参加现场会的成员受益匪浅,促进昌吉州各地全力做好春播工作。
何文清首席现场讲解
宋美珍首席现场讲解 何文清摄
宋美珍首席现场讲解 何文清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