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联合收割机在麦田收割冬小麦(2023年7月14日摄)。
中国农业科学院会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昌吉市组织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援疆工作推进会(2023年4月24日摄)。□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提供
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在西部中心昌吉老龙河试验田进行田间调查(2023年10月3日摄)。□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提供
西部中心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李少昆在奇台农场试验示范基地介绍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2023年7月22日摄)。□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提供
西部中心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力荣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21团设施果园进行实地调查(2023年6月1日摄)。□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提供
西部中心副主任、绿洲节水与戈壁生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何文清在昌吉试验基地棉花深度节水与精准智慧灌溉试验示范田进行调研(2023年7月24日摄)。□图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提供
2月25日,龙年春节刚过,在位于昌吉市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会议室里,西部中心和新疆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昌吉农高区”)共同举办了新年首次联席会议。双方围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招商引资项目实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重大会议活动举办、农产品贸易“走出去”等合作事宜展开充分交流和协商,体现出双方“大事一起干,要事一起办,急事一起担,难事一起扛”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新格局。
其实,类似这样的提前谋划、顶层布局、周密协同、联合“作战”的工作模式,在西部中心这两年的各项工作中,已属常态。
“西部中心锚定新疆农业强区建设整体目标,奋力担起新时代科技援疆的历史使命,必须要应时而谋,谋定而动,行且坚毅。”西部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主任(总指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副书记高雷说。
“举院援疆” 锚定农业科技主战场
节后一上班,西部中心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力荣研究员和她的创新团队成员,就全身心投入新一年的科研项目当中。
2023年2月14日,作为西部中心组建的首批科技创新团队之一“特色林果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团队”正式启动。这标志着西部中心围绕“需求导向、集聚引领、建研同步、开放共享”的建设要求,在科技服务新疆的工作机制创新上迈出了全新一步。
“这是责任,更是使命!”王力荣感慨地说,新疆林果种植面积2200万亩,位居全国第六,占农民种植业收入的40%,出疆果品量位居国内第二,林果产业在支撑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新疆林果业也存在品种结构单一、本地繁育技术体系不健全、贮藏保鲜技术滞后、配套标准化栽培模式不够成熟等问题。而这,也正是她和团队开展技术攻关的重点方向和关键环节。
按照工作任务清单,王力荣和团队聚焦国际科技前沿,围绕新疆林果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本着与疆内相关科研机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以种业创新为重点,进行全产业链科研方向布局,着力开展优势特色林果原创性科学研究和集成性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
“2024年开年工作的第一周,围绕推动实施昌吉州十大典范行动,昌吉州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推动昌吉州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体现了昌吉州对西部中心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认同,我们将聚焦昌吉州农业农村和产业发展重大科技需求,推出‘十大’创新行动,聚力支持昌吉州乃至新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高雷介绍。
这是西部中心建立并不断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
西部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疆布局的平台性、应用性、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2022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推进落实“举院抓大事”战略,在西部中心加挂“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援疆指挥部”牌子,多措并举做实做细农业科技援疆工作。2023年4月,援疆指挥部召开了科技援疆工作推进会暨棉花高质量发展大会,全面提升在疆开展科技工作的整体布局和创新质量,明确了“举院援疆”四大战略任务:推动新疆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为西部中心的高质量建设运行和重要作用的发挥,奠定了机制创新基础。
精准聚焦 打造“非常6+1”
2023年3月20日,西部中心启动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发展计划“农情参数获取关键技术研究与感知装备集成应用”院士类项目。
项目围绕新疆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发展,借助院士团队创新资源,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资划所和昌吉农高区等单位,聚焦解决新疆数字农业发展当中核心和关键的基础性问题,突出农情数据信息的采集,以技术研发、装备集成、示范应用为研究主线,形成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与装备体系,更好地服务新疆农业数字化转型。
这个重大项目的推动实施,是西部中心“非常6+1”工作机制的作用和效能的具体体现。
人才、团队、项目、平台、基地、产业和国际合作,这正是西部中心全力打造的科技援疆工作机制,被称为“非常6+1”。通过这一创新工作机制,西部中心全力支撑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引育高层次科技人才。一批博士、博士后,包括高水平的战略科学家纷纷进疆,扎根新疆农业科技主战场,基本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农业科技人才援疆新格局,尤其是在“新疆百亿人才计划”的支持下,对西部中心吸引高层次人才进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与新疆大学、昌吉州共建新疆大学智慧农业学院,为培养新疆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奠定坚实基础。
——精准布局创新团队建设。西部中心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中涉及农业农村的四大集群,聚焦新疆粮食单产提升、高品质棉花生产、戈壁生态农业、林果提质增效、作物生物安全、畜禽健康养殖、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布局科技力量,组建10支院级、6支所级创新团队,实现“一个重点农业产业一名战略科学家领衔+创新团队”科技攻关模式。此外,西部中心强化与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树立“项目为王”科研理念。立足重大产业科技需求,西部中心始终坚持有组织的科学研究范式,超前谋划、深入调研、坚持问题导向,一批聚焦产业需求和解决“卡脖子”技术的重大科技项目加紧实施,发挥了科技引领支撑作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两区”院士专项均实现“零”的突破。
——强化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西部中心通过搭建国家科研创新平台做优科技援疆工作,助力新疆创新驱动发展。2023年由昌吉州、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投资2亿元建设的“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项目”科研大楼拔地而起;棉花生物育种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新疆中心、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等一批高能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落地建设。
——优化建设一流科研基地。西部中心聚力科技援疆使“硬招”,打造在新疆具有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重大辐射作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同时,西部中心充分发挥“举院援疆”优势,统筹管理中国农业科学院在疆11个试验基地,统筹布局,开放共享,扎实构建了科技援疆试验基地“一盘棋”、科研力量“一张网”的工作格局。
——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26日,由西部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国家农产品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大会暨首届新疆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大会在昌吉市召开,并揭牌成立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西北中心。在科技援疆工作中,西部中心依托多个科研平台和机制支撑,着力推动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创新思考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发展问题,探索农业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发展之路。2023年,西部中心引进禾元生物、安徽丰原等企业落户昌吉农高区,培育百亿级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发挥中亚国际合作地缘优势。2023年7月,西部中心成功组织召开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设置7个分论坛,组织82个专题报告,揭牌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中亚农业研究中心。近两年来,与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农业大学等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8项,在联合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共建国际农业科研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举办国际科技合作论坛、培养硕博士研究生等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无论是参与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两区”院士专项,还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组织实施其他科技创新项目,西部中心在工作实践中创立的“非常6+1”工作机制,都显现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立地扎根 实现从“飞鸽”到“永久”
2月26日,在西部中心的科研基地里,该中心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研究员,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整理分析去年棉花试验田的试验数据,为今年的接续试验做准备。
宋美珍在新疆深耕棉花生产技术多年,她已深深爱上了这片沃土。2023年3月,西部中心组建高品质棉花生产模式与技术创新团队,宋美珍成为创新团队的领军人。
“2023年,新疆棉花产量511.2万吨,占全国总产九成以上,占全球比例约20%。新疆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宋美珍说,我国纺织业每年对中高端原棉的需求量约270万吨,而国内实际产能约122万吨,缺口达55%。
为此,按照技术攻关课题设置,宋美珍团队立足新疆棉花主战场,开展高品质棉花绿色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创新及高品质棉花智慧棉田建设,为新疆棉花“稳产保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一直以来,新疆棉农种植棉花主要采用“矮密早”模式。经过技术创新和集成,宋美珍团队创新研发了更具生产优势的“宽早优”植棉模式。随着推广面积不断增加,这一植棉模式被更多的棉农接受和认可,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中国棉花看新疆。扎根在新疆的棉田里搞科研,你能感觉到一种巨大的被需要感和满满的成就感。”宋美珍感慨地说。
在新疆广袤的农田里,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托“举院援疆”战略支撑,已累计派出百余个技术团队、千余名技术专家扎根新疆农业一线,开展科技援疆,引领和推动新疆农业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援疆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算国家战略账,科技工作者要有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要破除‘小我’实现‘大我’,要心系‘三农’、胸怀天下,顾大局、讲奉献,扎根新疆、融入新疆、奉献新疆、建功新疆,做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执行者、实干家、行动派,这才是科技工作者的援疆情怀。”这是高雷经常对西部中心的科技工作者说的话,这些话被大家高度认同,并践行于工作中。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
李少昆作为西部中心粮食作物增产增效关键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针对当前新疆面临的区域间玉米单产不平衡、水资源限制、水肥利用效率低和技术模式集成不足等问题,在南北疆开展区域试验,研发了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并在全疆玉米主产区进行推广应用,一举突破当地玉米产能瓶颈,为新疆粮食产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
“棉花传统主导产业闯新路、花生新兴优势产业破难题、红花地域特色产业补短板”的新疆油料产业发展新思路,是西部中心油料作物提质增效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王强在2023年团队总结与发展建设研讨会上提出的针对性建议。2023年4月,王强正式担任新疆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如何拎稳新疆的“油瓶子”是他和团队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西部中心副主任、绿洲节水与戈壁生态农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何文清研究员和他的团队协同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开展了地膜回收及残留污染监测调查工作,支撑了生物降解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科学使用和示范推广,并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监测体系,对于改进地膜回收方式、提高地膜回收水平、促进地膜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个人的作为,只有契合时代要求,符合社会需要,人生才更有价值。
这两年,西部中心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全院涉及新疆农业科技高质量发展的实体化创新团队奔赴而来。他们扎根在新疆,奋斗在基层,建功在田间,在新疆大地上,书写充满激情和奋斗的人生历程。
西部中心特色农产品梯次加工利用与安全评价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范蓓研究员,在2023年团队总结与发展建设研讨会上说:“新疆拥有丰富优质的农产品,我将带领团队在果品保鲜技术、分等分级选择、预制菜研发、风味物质挖掘和产品全程数字化监控等方面发力,赋能新疆优质农产品高值化利用,助力打造优质的、独具特色的区域性品牌。”
西部中心作物生物安全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杨念婉研究员,带领团队长期驻扎在昌吉和库尔勒,聚焦新疆原发性和入侵性作物有害生物,重点开展入侵与成灾机制、监测预警技术和综合治理体系研究,创新了棉花、粮食作物及特色林果害虫生态防控技术。
“老龙河西瓜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通过应用西瓜嫁接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因连年种植西瓜导致土传病害——枯萎病发生严重的难题,种瓜再也不用每年倒茬,产量还提升了30%左右。”西部中心特色瓜类育种与轻简化栽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朱迎春开心地说。
西部中心的科学家们大都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肩上担负了很多压力。但是,面对新疆的需要,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新疆,扎根新疆。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作为援疆科技工作者,要将个人的志向爱好和国家对新疆的发展战略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高雷说。
对于扎根新疆的援疆科技工作者,高雷说:“我们要像对待家人一样,让他们来了以后不想走,达到人在新疆、心在新疆、大爱新疆的境界。西部中心也将全力在工作上给予支持、生活上给予关爱,落实落细平台、团队、项目等条件支撑,加强实验室、试验基地等硬件建设,制定政策鼓励支持高层次人才进疆和留疆工作,加大力度支持科研团队及人才的项目申报,改善在疆科研人员的生活条件,努力为各路人才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也正因为如此,一批重大项目得以顺利启动,大批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云集新疆,为新疆原创性、引领性、战略性基础研究成果供给和关键性、系统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同时,也让更多的科研成果从“试验田”走向农业生产的“主战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示范样板,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勇攀高峰 新年再谱新篇章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高雷介绍,对此,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了3项重点工作:一个头等大事——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一个重要任务——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一个利器与关键——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同时,明确集中力量抓好三件事:一是加强体系化科研,开展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科技攻关;二是坚持科技服务“三农”发展,全面支撑农业稳产保供和乡村发展建设治理;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
风好正是扬帆时。
新的一年,西部中心将以“举院援疆”战略为依托,勇闯新路,勇立潮头,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先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保障粮食与重要农产品供给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进一步强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加快培养引进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推动相关领域产学研合作和人才交流,大力吸引集聚优秀科技人才及各类紧缺人才落户西部中心,扎根新疆,协同攻关新疆农业发展瓶颈性科技问题。
精准引导支持重大项目争取和成果产出。西部中心将主动融入项目指南编制,强化针对性指导和评议,推动形成重点项目凝练与培育机制。聚焦“两重”“两区”等代表性项目实施,全周期开展指导服务,提高专家把脉、同行指导和绩效评价质效。梳理分析西部中心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近期和中长期目标,制定重大成果培育专项计划和任务清单。
全力改善科研基础条件、提升科研能力。完成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建设,落实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西北分中心建设,配齐相关设备及仪器,保证创新团队入驻开展工作。启动新疆大学智慧农学院建设项目,推进教学楼、学生公寓、专家公寓建设,加快西部中心综合实验楼项目立项。
积极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持续拓展与中亚五国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合作,启动区域协同“大科学计划”。推动棉花“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打造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共同谱写优势互补、相通相融新篇章,促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西部中心将在守正创新中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主动作为上勇担当,在攻坚克难上敢担当,在改革创新上显担当,在狠抓落实上善担当,在扎根昌吉、建功新疆的人生追求中奉献热血青春,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周先林、李伦、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