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昌吉网(记者 王薇)
4月20日,在昌吉市大西渠镇龙河村,棉花播种机正缓缓前行,在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下,铺设地膜、滴灌带等工序一气呵成。
今春,这里用上了一种特别的地膜。这种地膜看起来与普通的塑料地膜没什么两样,但有经验的棉农用手一摸就能发现,它较之前的传统地膜厚了不少。
“这是厚度0.015毫米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拉力和韧性更强,使用后土壤增温、保墒、保苗性更好,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西部中心)副主任何文清表示,今年,西部中心将在昌吉州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生物降解地膜、玉米无膜栽培技术200多万亩,实现加厚高强度地膜回收率达85%以上。
这是西部中心在昌吉州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探索实践之一。
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西部中心于2017年成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自治区共建的平台性、应用性、综合性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西部中心坚持“立足昌吉、服务新疆、面向西部、辐射中亚”的总体战略,致力于解决西部地区特色绿洲农业重大科技问题,服务西部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
7年来,西部中心聚焦水资源利用、戈壁农业、生物安全、盐碱地综合利用、绿色集成示范技术供给5项科技难题,围绕粮油、棉花、果蔬、畜产品、生物育种、农产品精深加工6大产业集群,统筹管理全疆11个试验基地,构建了科技援疆试验基地“一盘棋”格局,在庭州沃野上“种”出了新质生产力。
“针对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开展常态化调研,鼓励科研团队开展科、企、农对接,让科技成果在泥土里‘生根发芽’。”西部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主任(总指挥),昌吉州党委副书记高雷表示,将全力支持西部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的工作。
2023年,集成示范早熟优质棉花新品种“中棉113”“宽早优”高效植棉模式、玉米密植精确调控技术、露地西瓜宜机化栽培技术等一批作物高产高效关键技术落地新疆。其中,“宽早优”植棉亩产籽棉≥550千克技术规程及“宽早优”棉田农用残膜回收技术规程荣获昌吉州地方标准审定。
为推进科技兴疆战略,西部中心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下,成立粮食作物增产增效、高品质棉花生产、戈壁生态农业、林果提质增效等16支创新团队,积极发挥“国家队”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昌吉农业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人才培养是新疆长远发展大计。”高雷说,西部中心的300余名科研人员扎根新疆农业一线,开展科技援疆,2023年有49人次荣获国家、自治区、昌吉州人才项目资助。
2023年,西部中心深入落实“举院援疆”战略,与新疆大学、昌吉州签署共建新疆大学智慧农学院,与玛纳斯县、吉木萨尔县等地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方案,面向昌吉州等地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科技特派员1.2万人次。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不能“闭门造车”。西部中心一直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两条腿走路,在深化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在协同创新中,丰富“昌吉农业”的内涵。
2023年,西部中心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作交流,成功召开中国—中亚农业科技创新与合作国际研讨会,组织农业专家赴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开展实地调研与学术交流,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农业科学院、塔吉克斯坦农业大学等签署合作备忘录。
此外,西部中心还引入了安徽丰原、多加科技、武汉禾元生物等企业落户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协助昌吉州统筹谋划农业科技发展3年行动方案,并密切配合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改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等重点工作。经过努力,西部中心与九圣禾种业和泰昆集团共建了生物育种实验室、畜禽创新研究院,为昌吉州的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2024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新疆重点农牧资源和产业,依托中国农科院在疆11个试验基地,全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继续激活科技创新的这一重要动能,强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昌吉现代农业阔步前行。”高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