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新疆科技报】关注|西部中心打出科技组合拳 实现棉花生产管理智慧化 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观摩会在昌吉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9-30 来源 :新疆科技报 作者 :郎花 浏览量:
【字体:

9月25日,记者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雪白的棉花竞相绽放,广袤的棉田白花成片,大地仿佛盖了一层雪白的棉被。这片用前沿技术手段种植的520亩棉花示范田正是今天的主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中心主办的“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观摩会”正在此召开。

图片

测产现场

不远处,五组棉花专家正在进行分组测产,测产结果显示这块棉田示范种植的“中棉113”“中新棉1号”等9个早中熟优质棉花品种,籽棉单产平均达到578.28公斤,每亩棉桃成铃数近10万个。这块棉田,能够获得这份优异的成绩,正是中国农科院西部中心科研人员采用棉花高产优质关键技术集成示范的结果。

图片

现场会场景

观摩会上,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对“中棉113”“中新棉1号”等棉花品种特性、植棉模式,以及新疆高光效群体优势调控等技术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让种植大户、农机技术推广中心等观摩人员,对棉花智能化生产、棉花水肥一体化智能化管理等技术大开眼界。

这片示范田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支撑,集成“品种+‘高光效’+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高产棉田示范场景,布设了土壤温湿度、pH值、电导率等传感器,小型气象站和虫情监测设备,实现病虫预警与环境监控;同时配备表型机器人、打顶机器人、无人机和无人驾驶农机,实现监测、灌溉、防控、作业的自动化。所有数据最终汇集到智慧农业平台,经过算法分析,给出更精准的操作方案,为田间管理提供智能化决策,使棉花种植从传统“凭感觉”“凭经验”的管理模式,转变为如今依靠数据决策的智能化操作。

为了让棉花高产高质并且让种植户植棉更轻松,科研人员集成优质高产棉花品种、合理株行距、降密壮株、智能水肥一体化、高光效群体优势调控、病虫害早期预警及绿色防控、高产棉田智慧管理等6项关键技术,品种优质化、密度最优化、水肥精准化、光利用高效化、病虫害防控绿色化、全程管理智慧化的总目标。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植棉产量和效益。

此外,通过优化棉株生长的空间环境、增加群体立体采光等方式,棉花结铃空间增加了30%以上,采净率超过95%。对比“矮密早”种植模式,虽然每亩株数少了1/3,但产量能提高了10%以上。

“今年我的棉田里用上了生物降解膜,还在地里安装了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地头安装了水肥智能终端系统,啥时候需要浇水、施肥,打开手机APP就可以远程操作完成。科研人员利用这些新技术、新设备,就像是给棉田安装了‘智慧大脑’,我们种地也实现了智能化,如今种棉花简单多了。” 当天上午,在观摩会现场,独自管理上千亩地的兵团第六师五家渠棉花种植户吴洁站在棉田边,自豪地说道。

西部中心高品质棉花团队首席科学家宋美珍介绍,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20%以上,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推动新疆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西部中心在棉花领域打出了一套科技赋能的“组合拳”。据悉,目前西部中心的信息自动采集系统、水肥智能终端系统等多项智能化技术已在全疆落地,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智能灌溉技术让灌溉定额降低20%至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