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光明网:风吹棉桃见丰年

发布时间: 2025-09-19 来源 :光明网 作者 :宋雅娟 田新宇 浏览量:
【字体:

2a35870e890ea4c1f9c0073db6e20666_e0d55e9af22d2a372c3c1f.jpg

这片试验田位于

中国农业科学院昌吉综合试验基地

是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重要示范区域

2024年,这里被确立为智慧农业试点

承担着棉花高产与智能化管理的前沿探索任务

d39b751f0cb8d8ddc9b4a5f48b197f9b_e0d55e9af22d2a372c4520.jpg

今年,试验基地重点展示了9个棉花品种

包括4个特早熟品种和5个早中熟品种

“中棉113”作为代表性品种

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强的特点

该品种生育期仅为115-118天

衣分高达45%以上

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

1c65067e39dbeb875ce4f512d8754367_e0d55e9af22d2a372c5321.jpg

过去,新疆传统棉花种植

采用“矮密早”的种植模式

即通过矮化植株高度

增加单位面积种植密度

促进早熟来实现稳产


随着对棉花产量和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

西部农业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宋美珍团队

在多年试验基础上

提出并推广“宽早优”种植模式

(行距拓宽、棉花早发早熟、原棉品质优良)

01f8d1ad2e803c5f224f3bb5b41250ba_e0d55e9af22d2a372c6422.jpg

并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创新升级

发展出“高光效群体优势调控技术” 模式

通过科学配置株行距、优化群体结构、

改善棉株生长的空间环境、

增加群体立体采光能力等方式

不仅有效增加棉花的结铃空间和成铃率

在实现增产的同时

更有利于水肥药精准调控和机械化作业

做到了早熟、高产、稳产、优质、节水、简化的协同提升


这一技术模式在新疆已推广十余年

通过系统集成和标准化提升

进一步优化了棉花群体结构

提高了光能利用效率

增强了棉株抗逆性

f18b16ce48c7207a5472718a13f439ce_e0d55e9af22d2a372c7023.jpg

为了推进智慧棉田建设

基地采用“三步走”策略

第一步建立高产样板田

对棉花生长性状进行数字化采集

构建大模型基础数据库

第二步将高产管理经验与智慧决策系统模型相结合

实现“模型指令+专家判断”的协同决策

第三步将成熟决策管理系统投入生产应用

为农户提供可操作的智慧管理方案

5fec3f305c731cc5baf21b3b6b28aca8_e0d55e9af22d2a372c7724.jpg

从依赖经验到数据驱动

从人工干预到智能调控

智慧棉田正在重塑新疆棉花的生产方式

未来,随着智慧农业技术的持续完善

新疆棉花产业还将书写更多

关于“科技丰收”的新故事


记者

宋雅娟 田新宇

剪辑

赵羽彤(实习) 焦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