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对大豆物候期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

发布时间: 2023-08-18 来源 :棉花布局与低碳生产技术团队 浏览量:
【字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王占彪研究员团队开展了中国大豆物候期研究,揭示了大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豆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大豆在东北三省的播期,苗期,第三真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时间普遍推迟,但成熟收获期提前。大豆播种-出苗,出苗-第三片真叶,结荚-收获期和整个生长期平均每十年缩短1.72,0.02,1.64和2.05天。研究结果为大豆生产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以“Soybean phenologic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climate warming in three north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为题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IF="6.145,农林科学1区TOP)上。

物候学指的是周期性和季节性的生命周期事件,是作物长期适应季节性环境变化而形成的生长节律。在过去20年中,以温度和降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当今世界不同农作物的物候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但大部分都是消极的,尤其是在气候变化较快的情况下。因此,研究作物物候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响应机制,对深入了解作物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通过调查东北三省近21年来大豆的生育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大豆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大气平均温度的升高加速了大豆的生长,缩短了大豆的WGP。此外,因为降雨量减少,气温升高,致使大豆的收获期提前。与此同时,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以及降水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将进一步加剧极端气象灾害的风险。研究结果为大豆物候期对气候因素的相关反应提供了证据,这有助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大豆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中棉所助理研究员辛明华和博士研究生张正贵为论文第一作者,王占彪研究员和李亚兵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YFD1001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01389)和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162022032,1610162021037)的资助。

原文连接:https://doi.org/10.1016/j.fcr.2023.109082

图2:物候期的趋势(a)和生长阶段的长度(b),Tmean和生长阶段长度之间的相关性(c),以及降雨量和生长阶段时间之间的相关性。蓝线、白点和黑线分别表示零值、中间值和平均值。